南昌大学丨你未必出类拔萃,但一定与众不同

发表时间:2022-11-07 21:58作者:小坑

君子之学必日新,日新者日进也;

不日新者必日退,未有不进而不退者。

——程颢、程颐《二程集·河南程氏遗书·卷第二十五》


南昌大学机器人队的队员们每日都在吸收新的知识,争取做到天天有进步,月月有提升!


战队介绍


南昌大学机器人队成立于2005年,是课外开展新工科实践教育的团队。17年来,已培养各学院、各专业本科生1500余人,在“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”、“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”等赛事中,获国家级奖100多项,获授权发明专利40多项,毕业队员创立了11家科技型公司。2018年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最高荣誉—— 大学生“小平科技创新团队”称号。

南昌大学机器人队围绕新工科实践教育:建立了“竞赛、科研、产品”因材施教的实践体系,设计了“体验启蒙、学习领悟、主动践行”循序渐进的育人方案;拥有了“机器人队+校友会+党支部”协同教育平台;形成了“理想信念铸魂,团队传承润心,技术创新持身”的教育特色


队内成果


05年:南昌大学机器人队成立


13年“绿化星球”:全国二等奖


14年“舐犊情深”:全国三等奖


15年“羽球双雄”:全国三等奖


16年“清洁能源”:全国二等奖


18年“飞龙绣球”:全国二等奖


19年“快马加鞭”:全国八强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全国一等奖


20年“绿茵争锋”:全国三等奖


21年“投壶行觞”:全国一等奖


22年“同创辉煌”:全国二等奖

时光荏苒

熟悉的队员逐渐退场

年轻的面孔一茬茬取而代之

不变的是

南昌大学机机器人队精诚团结,风雨同舟的团魂

初心依旧,奋斗不止!


与ROBOCON的故事


1

2005年,南昌大学机器人队成立,那时的他们还是一只仅参加亚太地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的队伍。

2

2009年,获得了建队以来首场胜利,并在《机器人技术与应用》期刊发表3篇学术文章

3

2011年,“南昌大学机器人队校友会”成立,仅毕业几年的队员累计捐款4万多元

4

在2005年-2012年期间,整个团队不断探索,提出了“竞赛、科研、产品”因材施教的教育体系“体验启蒙、学习领悟、主动践行”循序渐进的育人方案

5

2013年,在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(ROBOCON)首次闯入全国16强,斩获二等奖,之后便势如破竹,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。

6

2019年,突破自我,首次进入8强,斩获一等奖


南昌大学机器人队的日常


大家在机器人队的日常很简单,每天学习新知识,运用新知识,设计机器人,敲代码……


/////////

在时间极其紧迫的情况下,队员们还会分组进行机器调试,白天一组、晚上一组,“日夜不休”,不知不觉间在战队圈中有了“熬夜狂魔”的称号。

文武之道,一张一弛。在时间不紧张的情况下,队内会组织一些团建活动,像毕业学长的慰问,队员们的聚餐等……





Happy Time!





队伍与队员


从加入南昌大学机器人队那一刻起,他们的大学生活便注定变得不再普通。对于大多数的同学来说,大学只要把课业搞好,其他的时间就可以自由支配,但对于机器人队的队员来说,大学生活仿佛变成了课业学习和设计机器人这两件事,实验室就是队员们除了宿舍外的另一个家


/////////

加入了机器人队虽然减少了与朋友结伴出游、吃饭的时间,但是大家也在队内结识了一群同样对机器人有着浓厚兴趣的伙伴,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同全身心的投入到所热爱的事物上,对他们来说,这是一件更快乐的事情。

在机器人队内,每个人都要从中学习许多课程中学不到的东西,在繁忙的大学生活中设计出一个属于他们自己战队的机器人。小坑知道这个过程注定是不轻松的,但是,他们却一定不会后悔——能看到凭借自己的努力,设计、组装并且调试出来的机器人获得全国大赛的奖项,这时对他们来说,一切都是值得的!


薪火相传


据小坑所知,南昌大学机器人队十分注重队内的经验传承~在全国大赛的赛场上,经常能看到队内有着许多大四的队员,这在众多参赛学校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。

由于大四队员的各种学业压力比较小,而且经验也比较丰富,对于低年级的同学能够起到一个指导和引领的作用。而对于低年级的同学来说,不仅能够从前辈那里学到很多东西,同时也能帮他们少走一些弯路。如果每年比赛都是一群新队员在参加的话,前任队员犯的错,他们要再犯一遍,钻研过的东西他们要再钻研,这样的队伍在比赛的过程中是很难快速发展起来的。

因此在经验丰富的老队员领导之下,新加入的队员能够快速汲取经验、吸取教训,这样一来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开发新的技术。一个队伍首先能更稳定的继承,其次才能够更快的去向更新更高的方向稳定发展。这是传承对队伍最大的作用。

17级学长们回实验室探望大家!


对未来的憧憬


南昌大学机器人队不服输、不畏难的精神小坑都看在眼里,赛场上,他们脚踏实地,敢拼敢闯,不断突破自身,挑战自我;传承上,他们采用“传、帮、带”三步走战略,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参赛能力的队员。成绩只代表过去,不代表将来,只有不断努力,才能永远进步!

策划丨ROBOCON赛事组委会

编辑丨时言

审核丨小西瓜

战略合作伙伴

初心依旧,奋斗不止

分享到:
通知公告
电话:+86 (0)10 82377017         邮箱:chinarobocon@163.com        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

微信公众号
微信小程序
微博
抖音
指导单位: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 主办单位: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组委会 支持单位: 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(学院)联盟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山东广播电视台 组织单位: 北京深蓝智能机器人研究院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